奶业“新”观察 科技攻关让中国酸奶用上中国菌种
发布日期:2024-07-02 17:14点击量:
来源:融媒土左
全国唯一的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科研攻关不断取得突破,乳制品产业集群成功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伊利、蒙牛两大千亿级奶企分别跻身世界奶企前十位……在“中国乳都”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科研创新与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发展路径已经形成。其中,以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为代表的奶业创新平台和科研团队,持续开展技术攻关,着力解决我国奶业“卡脖子”问题。工人在伊利现代智慧健康谷全球智能制造产业园液态奶全球智造标杆基地监控设备运行情况。记者走进伊利现代智慧健康谷的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科研人员身穿白大褂,操作着精密仪器,潜心钻研乳业课题。伊利集团副总裁韩飞介绍,自2022年获批以来,该中心集聚10余名院士和超过5000人的全产业链创新队伍,围绕奶牛育种等内容,累计研发出98项技术成果。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只是一个缩影。呼和浩特市农牧局局长高涵介绍,近年来,呼和浩特市加强科研与新技术研发,着力解决奶业发展关键技术难题。其中,在奶制品加工方面,让中国酸奶用上中国菌种就凝结了科研人员30余年的智慧。伊利现代智慧健康谷全球智能制造产业园液态奶全球智造标杆基地智控中心。走进位于呼和浩特市的内蒙古农业大学微生物种质资源库,这个保存了超5万株乳酸菌的种质资源库,目前是全球最大乳酸菌种质资源库。该资源库背后的“优良乳酸菌种质资源挖掘与产业化关键技术创制及应用”科研项目,近日荣获2023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这项科研项目,发明了基于人工智能的高通量精准筛选技术,筛选出优良特性乳酸菌104株,实现了我国乳酸菌菌种的自有化。”项目主持人、内蒙古农业大学乳品生物技术与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张和平说,“这项突破,打破了国外菌株、技术和产品垄断,让中国酸奶用上了中国菌种。”高涵说,关键技术要自力更生,为此呼和浩特市联合高校、奶企、科技部门、重大人才等力量,通过企业点题,科研团队攻关,企业再进行技术运用的方式,推动奶业科技成果加速转化应用,推动奶业高质量发展。2023年,在世界奶业大会上,呼和浩特市被国际食品科学技术联盟正式授予“世界乳业科技之都”称号。“这一荣誉有力证明,我国奶业的‘科技’分量在不断加码。”高涵说。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