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 手机版
  • 政务微信
  • 政务微博
  • 蒙古文版
  • 登录 / 注册
  • 集约化站群导航

    旗县区

    • 土默特左旗
    • 托克托县
    • 和林县
    • 清水河县
    • 武川县
    • 新城区
    • 回民区
    • 玉泉区
    • 赛罕区

    委办局

    • 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教育局
    • 科学技术局
    • 工业和信息化局
    • 民族事务委员会
    • 公安局
    • 民政局
    • 司法局
    • 财政局
    •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 自然资源局
    • 生态环境局
    • 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 交通运输局
    • 水务局
    • 农牧局
    • 商务局
    • 文化旅游广电局
    • 卫生健康委员会
    • 退役军人事务局
    • 审计局
    • 外事办公室
    • 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 市场监督管理局
    • 体育局
    • 统计局
    • 林业和草原局
    • 人民防空办公室
    • 乡村振兴局
    • 医疗保障局
    • 信访局
    • 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
    • 行政审批和政务服务局
    • 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局

    开发区

    • 呼和浩特综合保税区
    • 经济技术开发区
    • 和林格尔新区

    其他

    • 呼和浩特市地铁
土左旗政府网
  • 网站首页

  • 魅力土左

  • 政务动态

  • 政务公开

  • 政务服务

  • 政民互动

  • 政府数据
首页 > 专题专栏 > 健康土默特左旗行动
远离结核病威胁 我们仍须奋斗
来源:土默特左旗人民政府发布日期:2022-01-14 00:00点击量:
A+ A- 分享至:

中国是结核病负担最重的国家之一,我国学者一直在积极关注和探索结核病防控的新理念、新技术、新药物,近年来取得的一些新成果不仅让诊断更加快速、准确,也让结核病的治疗效果有了明显改善。多项技术大幅提升诊断率“如何诊断”曾经是结核病防控面临的巨大难题,人们对于结核病诊断技术的探索也从未停止。艾滋病、肝炎等其他传染病不同,结核分枝杆菌的特异抗原和抗体至今未被找到,因此结核病无法通过“一管血”就明确诊断。传统的结核菌痰涂片检测灵敏度低、容易漏诊,结核菌培养及耐药试验则需要2~3个月如今,分子生物技术可通过结核病患者极其微量的分子层面线索,为临床提供诊断依据,大幅提升了诊断的准确性和敏感度。

分子生物技术不仅让诊断时间压缩到两个小时左右,更能对抗结核药物耐药情况进行判断。但新型检测技术每次约几百元的费用,限制了它们在基层以及偏远地区的应用,我国仍有很多患者难以从中受益。人体内正常或异常组织细胞,以及感染机体的病毒和微生物产生的挥发性代谢产物,会经过肺循环进入肺泡内,连同肺内的代谢产物,通过呼吸道排出体外。这就构成了人体呼出气体中内源性可挥发有机化合物(VOC)的主要来源。我国学者开发的肺结核呼气检测系统,是基于呼出气中VOC检测及分析技术的肺结核检测平台,具有操作简易、安全无创、准确度高、通量高和成本低等突出优势,适用于对肺结核的快速筛查以及疗效跟踪检测。随着深入研究,这个检测系统还有望用于肺癌、食管癌、乳腺癌,以及新冠肺炎的诊断中。人工智能技术与影像检查的结合,也是颇具前景的结核病初筛手段。如今,X线、CT等影像检查在临床应用极为普遍,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可帮助影像科医生筛查肺结核患者,能明显提升检测效率。2017年,我国学者曾组织过一次肺结核影像诊断的“人机大战”,由多家医院的资深影像科专家对战人工智能系统。

从检测时间看,机器组2~3秒的判断时间完胜专家组2~3分钟的用时,但在判断准确率上,人工智能组为75%,低于专家组的85%。下一步,需要快速整合全国患者的影像资源,为人工智能系统提供“教材”,待它成长到能够精准鉴别肺癌、肺结核、肺炎等常见异常影像后,便可将其推广到综合医院,提高医生对肺结核的筛查能力。因为综合医院是大多数结核病患者首诊的地方。遏制耐多药结核病有望20世纪80年代,结核病在全球死灰复燃,同时耐多药结核病带来严峻挑战,使得人们重新燃起对抗结核新药的研发热情。2012年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加速批准了贝达喹啉用于成人耐多药结核病的治疗。随后,德拉马尼、普托马尼等抗结核新药也陆续问世。那么,这些新药对我国患者是否同样有效且安全呢?2017年,“抗结核新药引入和保护机制项目”(NDIP)正式启动,该项目覆盖了全国98家医院的1500余名耐多药结核病患者。最终的应用效果显示,含贝达喹啉方案治疗期内,我国耐多药结核病患者痰培养阴转率为85.3%,阴转中位时间为4周。借助这个项目,我们建成了首个大规模耐多药结核病患者临床-样本-数据队列,并发现我国耐多药结核病患者人群中,90.6%对贝达喹啉耐药水平较低,即可由此方案获得理想疗效。以贝达喹啉为代表的新药,与传统抗结核药物作用机制有很大差别。这类药物对敏感菌株、多药耐药菌株和休眠菌的抗菌活性较高。这不仅让它们对于耐多药结核病有更好的治疗效果,而且可以让耐多药结核病的治疗周期明显缩短。据世界卫生组织估算,2017年,全球新发耐多药结核病46万例,患者疗程约为20个月或更长,治疗成功率仅为54%,病死率达16%。2016年,世界卫生组织更新了耐多药结核病治疗指南,推出了耐多药结核病短程化疗方案,建议疗程缩短为9~12个月,这样可以在获得良好治疗效果的同时,减少不良反应,提高治疗依从性,降低治疗费用。为推动这些新治疗理念和方案的实施,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先后制定了《耐多药结核病短程治疗中国专家共识》《中国耐多药和利福平耐药结核病治疗专家共识》等,为我国结核病防治工作者提供参考。补齐防控短板须未雨绸缪尽管医学科技进步让我们看到了战胜结核病的曙光,但仍有亟待解决的问题摆在我们面前。首先是负担重。2020年,全球共有150万人死于结核病,在所有死因中排第13位。我国每年约有84万例新发病例,患者人数在世界上排名第二。结核病对社会、对家庭造成的负担不容忽视。其次是基层弱。人们常说结核病是“穷病”,毕竟在经济不发达地区结核病的发病率相对更高,很多患者原本不富裕的生活因结核病而变得更为窘迫。如何把先进的诊疗理念和规范的诊疗技术尽快推广到基层,让基层患者用更低的治疗成本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这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认真规划部署,把有限的资源引导到基层去发力。最后是人才短缺。在我国,短期内战胜结核病并不现实,未来在对抗结核病的道路上,需要无数医务工作者持之以恒不懈努力。优秀的人才储备对于结核病防控至关重要,但较高的感染风险、相对艰苦的工作环境,令结核病防治专科对青年医生的吸引力大打折扣。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打印 关闭
上一篇:清明时候雨初足,养生宜防外感、散郁热 下一篇:世界睡眠日 | 起床气真不是矫情,症结在于睡眠问题
  • 中国政府网
  •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
  • 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
  • 旗县区网站
    托克托县 和林县 清水河县 武川县 新城区 回民区 玉泉区 赛罕区
  • 政府网站工作年度报表

  • 网站地图
  • 网站声明
  • 网站隐私
  • 联系我们

主办单位:土默特左旗人民政府办公室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1210001

联系电话:0471-8152231 蒙ICP备13001758号-1   蒙公网安备15012102000193号

联系地址:土默特左旗察素齐镇敕勒川大街北党政办公大楼

  • 政务微信

    • 政务微信

  • 政务微博

    • 政务微博

  • 手机版

    • 手机版

  • 手机信访

    • 手机信访
土默特左旗人民政府
登录 / 注册
  • 网站首页
  • 魅力土左
  • 政务动态
  • 政务公开
  • 政务服务
  • 政民互动
  • 政府数据
  • 专题专栏
首页 > 专题专栏 > 健康土默特左旗行动
远离结核病威胁 我们仍须奋斗 发布日期:2022-01-14 00:00点击量:
来源:土默特左旗人民政府

中国是结核病负担最重的国家之一,我国学者一直在积极关注和探索结核病防控的新理念、新技术、新药物,近年来取得的一些新成果不仅让诊断更加快速、准确,也让结核病的治疗效果有了明显改善。多项技术大幅提升诊断率“如何诊断”曾经是结核病防控面临的巨大难题,人们对于结核病诊断技术的探索也从未停止。艾滋病、肝炎等其他传染病不同,结核分枝杆菌的特异抗原和抗体至今未被找到,因此结核病无法通过“一管血”就明确诊断。传统的结核菌痰涂片检测灵敏度低、容易漏诊,结核菌培养及耐药试验则需要2~3个月如今,分子生物技术可通过结核病患者极其微量的分子层面线索,为临床提供诊断依据,大幅提升了诊断的准确性和敏感度。

分子生物技术不仅让诊断时间压缩到两个小时左右,更能对抗结核药物耐药情况进行判断。但新型检测技术每次约几百元的费用,限制了它们在基层以及偏远地区的应用,我国仍有很多患者难以从中受益。人体内正常或异常组织细胞,以及感染机体的病毒和微生物产生的挥发性代谢产物,会经过肺循环进入肺泡内,连同肺内的代谢产物,通过呼吸道排出体外。这就构成了人体呼出气体中内源性可挥发有机化合物(VOC)的主要来源。我国学者开发的肺结核呼气检测系统,是基于呼出气中VOC检测及分析技术的肺结核检测平台,具有操作简易、安全无创、准确度高、通量高和成本低等突出优势,适用于对肺结核的快速筛查以及疗效跟踪检测。随着深入研究,这个检测系统还有望用于肺癌、食管癌、乳腺癌,以及新冠肺炎的诊断中。人工智能技术与影像检查的结合,也是颇具前景的结核病初筛手段。如今,X线、CT等影像检查在临床应用极为普遍,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可帮助影像科医生筛查肺结核患者,能明显提升检测效率。2017年,我国学者曾组织过一次肺结核影像诊断的“人机大战”,由多家医院的资深影像科专家对战人工智能系统。

从检测时间看,机器组2~3秒的判断时间完胜专家组2~3分钟的用时,但在判断准确率上,人工智能组为75%,低于专家组的85%。下一步,需要快速整合全国患者的影像资源,为人工智能系统提供“教材”,待它成长到能够精准鉴别肺癌、肺结核、肺炎等常见异常影像后,便可将其推广到综合医院,提高医生对肺结核的筛查能力。因为综合医院是大多数结核病患者首诊的地方。遏制耐多药结核病有望20世纪80年代,结核病在全球死灰复燃,同时耐多药结核病带来严峻挑战,使得人们重新燃起对抗结核新药的研发热情。2012年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加速批准了贝达喹啉用于成人耐多药结核病的治疗。随后,德拉马尼、普托马尼等抗结核新药也陆续问世。那么,这些新药对我国患者是否同样有效且安全呢?2017年,“抗结核新药引入和保护机制项目”(NDIP)正式启动,该项目覆盖了全国98家医院的1500余名耐多药结核病患者。最终的应用效果显示,含贝达喹啉方案治疗期内,我国耐多药结核病患者痰培养阴转率为85.3%,阴转中位时间为4周。借助这个项目,我们建成了首个大规模耐多药结核病患者临床-样本-数据队列,并发现我国耐多药结核病患者人群中,90.6%对贝达喹啉耐药水平较低,即可由此方案获得理想疗效。以贝达喹啉为代表的新药,与传统抗结核药物作用机制有很大差别。这类药物对敏感菌株、多药耐药菌株和休眠菌的抗菌活性较高。这不仅让它们对于耐多药结核病有更好的治疗效果,而且可以让耐多药结核病的治疗周期明显缩短。据世界卫生组织估算,2017年,全球新发耐多药结核病46万例,患者疗程约为20个月或更长,治疗成功率仅为54%,病死率达16%。2016年,世界卫生组织更新了耐多药结核病治疗指南,推出了耐多药结核病短程化疗方案,建议疗程缩短为9~12个月,这样可以在获得良好治疗效果的同时,减少不良反应,提高治疗依从性,降低治疗费用。为推动这些新治疗理念和方案的实施,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先后制定了《耐多药结核病短程治疗中国专家共识》《中国耐多药和利福平耐药结核病治疗专家共识》等,为我国结核病防治工作者提供参考。补齐防控短板须未雨绸缪尽管医学科技进步让我们看到了战胜结核病的曙光,但仍有亟待解决的问题摆在我们面前。首先是负担重。2020年,全球共有150万人死于结核病,在所有死因中排第13位。我国每年约有84万例新发病例,患者人数在世界上排名第二。结核病对社会、对家庭造成的负担不容忽视。其次是基层弱。人们常说结核病是“穷病”,毕竟在经济不发达地区结核病的发病率相对更高,很多患者原本不富裕的生活因结核病而变得更为窘迫。如何把先进的诊疗理念和规范的诊疗技术尽快推广到基层,让基层患者用更低的治疗成本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这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认真规划部署,把有限的资源引导到基层去发力。最后是人才短缺。在我国,短期内战胜结核病并不现实,未来在对抗结核病的道路上,需要无数医务工作者持之以恒不懈努力。优秀的人才储备对于结核病防控至关重要,但较高的感染风险、相对艰苦的工作环境,令结核病防治专科对青年医生的吸引力大打折扣。


关闭
移动版 | 电脑版
主办单位:土默特左旗人民政府办公室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1210001 蒙ICP备13001758号-1
蒙公网安备150121020001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