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默特左旗(简称土左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大青山南麓的土默川平原上,有1个国家级农业示范区、1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辖6个镇、2个乡,296个行政村、14个社区(其中沙尔沁镇及所辖村2012年整建制托管于呼和浩特经济技术开发区),总面积2779平方公里,总人口37万,是一个蒙古族、汉族、回族、满族、壮族等35个民族和睦相处的多民族聚居旗,先后荣获国家卫生县城、内蒙古自治区文明城市、中国西部百强县市等荣誉称号。
土左旗历史悠久。历史上,这里曾是多民族生息繁衍的地方,也是北方游牧民族的发源地之一。16世纪阿勒坦汗实现蒙明互市,开创了土默特部繁荣强盛的局面。近代以来,善良淳朴的土默特人民为了民族独立和解放,进行了长期的艰苦斗争,涌现出了一批感人至深、令人敬仰的英雄人物。这里是国家原副主席、卓越的民族工作领导人乌兰夫的故乡,是乌兰夫成长和早期从事革命活动的地方,革命战争年代,乌兰夫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民族独立和解放作出了巨大贡献,这里也被誉为内蒙古革命的发祥地、红色摇篮。
土左旗区位优越、交通便利。地处首府呼和浩特市、包头市和鄂尔多斯市的“金三角”腹地,是呼包鄂经济区和呼包银榆经济圈的重要节点旗,也是沟通西北、连接蒙古国重要的附交通枢纽地区。东距呼和浩特白塔国际机场30公里,紧邻呼和浩特新建机场,旗境内京包铁路、110国道、京藏高速公路横贯东西,209国道、103省道、呼准高速、呼准铁路纵贯旗境东部,乡村公路四通八达,全旗公路通车里程1413公里。基本建成以察素齐镇为中心,以干线公路(国道110、国道209、省道103)为主骨架、以“三横八纵”县道为次骨架,连通全国各地和周边旗县的运输通道。
土左旗自然人文资源丰富。旗域地形北高南低,北面是大青山山地,占全旗总面积的33.5%,南部是土默川平原,占全旗总面积的66.5%。30平方公里的哈素海和大小河流沟水构成了土左旗“四分山水六分川”的地貌点。全旗有耕地170万亩,林地109万亩,已探明地热资源2处、金属和非金属矿藏48种。随着历史的变迁,在中原文化、农耕文化、蒙元文化、宗教文化和草原文化的融合过程中造就了摩崖石刻、阴山岩画、喇嘛洞、白塔寺等丰富的人文景观和历史遗迹。
土左旗产业特色鲜明。全旗产业发展形势良好,结构持续优化,质量效益不断提升。工业上,以伊利集团为核心的乳产业规模持续壮大,形成养加一体化的全产业链模式,2018年伊利集团实现营业总收入近800亿元。装备制造、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新型材料、新能源等产业规模持续扩大,逐步成为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农业上,以传统种植业为基础,以果、草、乳、肉、菜、鱼为重点的现代农牧业健康发展,已逐步成为首府乃至周边地区最重要的农副产品生产基地。服务业上,人文、生态旅游蓬勃兴起,旅游资源挖掘利用深入推进,在发展全域旅游方面具有很大的比较优势,乌兰夫故居、贾力更故居等红色景点,敕勒川文化旅游区、白石生态旅游区、喇嘛洞召等自然人文景区建设初具规模,成为“呼包鄂”区域乃至内蒙古周边地区最重要的旅游目的地。
2022年,对于土左旗来说是极其不平凡的一年。一年来,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在市委、市政府和旗委的坚强领导下,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真抓实干、砥砺前行,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新成效,实现本届政府履职的良好开局。
一年来,我们坚持稳中求进,经济运行逆势增长,地区综合实力显著提升。我们努力克服疫情影响和经济下行压力,战疫情、稳经济、促发展,实现了经济运行稳中求进、稳中有进、稳中提质。初步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70亿元,同比增长7%,增速位居全市第一;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增速位居全市第一;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2亿元,提前两个月完成市级目标任务,超额完成投资约7亿元,同比增长20.6%,对全市投资贡献率17.3%,拉动全市投资增长2.4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34.5亿元,同比增长3%,规模以上电商企业从无到有、实现零的突破,限上零售额实现翻番,推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连续12个月实现正增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9.9亿元,同比增长9.2%;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42486元和23405元,同比增长5%和6%。固定资产投资等四项指标增速高于全市全区全国平均水平,全旗经济运行保持了高位增长态势,连续五年上榜“中国西部地区综合竞争力百强县市”,经济总量在全区有望实现进位升级。
一年来,我们坚持发展为要,项目引领作用明显,重点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全力推进“双百”工程,实施重点项目102个,完成投资147.28亿元,位居全市前列。伊利现代智慧健康谷产业集聚效应日益凸显,乳产业、新材料、清洁能源和现代物流四个重点产业发展动能不断增强。
液态奶全球智造标杆基地、全球领先5G工业互联网奶粉智能制造项目、伊利智造体验中心竣工投产,乳产业链实现产值108.4亿元。伊利全球智能制造产业园获评国家级旅游科技示范园区。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获得科技部正式批复,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试点项目。承办了“全市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现场会、全区奶业振兴现场会,受到了上级的充分肯定。圣钒科技二期、三期项目建成投产,中锂新材料二期项目加快建设,新材料产业实现产值67.4亿元。金山热电二期2×66万千瓦扩建项目成功实现并网发电,生产指标达到国际同类型机组最好水平,清洁能源产值实现17.4亿元。中通物流产业园投入运营,伊顺、圆通、九州通物流项目主体工程完工,年货物吞吐量达195万吨。伊利智能平台和众拓等服务平台投入运行,年营业额实现227亿元。全旗签约招商引资项目72个,协议投资额达509.2亿元,连续两年稳居全市第一。敕勒川乳业开发区工业产值达到235亿元,增速42%,创五年来最高水平,全旗重点产业优势日趋明显。
一年来,我们坚持统筹推进,筑牢基层基础,农业产业和农村环境显著改善。全旗粮食产量达67万吨,实现“十九连丰”。建设高标准农田20.4万亩,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112.9万亩,圆满承办了全区高标准农田建设现场观摩会。新增露地蔬菜种植2000亩,完成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4.7万亩。认证“两品一标”农产品19个,特色农业品牌化效应持续提升。新建规模化奶牛牧场6处,“全球智能化最高的绿色低碳智慧牧场”——敕勒川生态智慧牧场投入运营,全旗牧场运营总数达到68处;新增奶牛3.62万头,奶牛存栏总量突破15万头;鲜奶日产量达1770吨,连续十五年位居全市第一。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296个行政村全部实现环境整治社会化运营。成功打造敕勒川生态绿廊,成为“全国省会首府城市集中连片程度最高、面积最大的城中田园”。成功创建自治区现代农牧业产业园、自治区“四好农村路”示范旗。获评自治区级绿化美化村15个、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8个。只几梁村入选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
一年来,我们坚持生态优先,扎实推动绿色发展、集约发展,发展环境持续优化。全面完成第二轮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年度整改任务。持续深化燃煤散烧综合治理,完成8685户清洁取暖改造。全面加强秸秆禁烧和扬尘管控,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22天,比去年增加5天。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261个河湖“五乱”问题全部整改,大黑河清淤整治、海流水库生态净化工程如期完工。秸秆综合利用率、地膜回收率分别达到82%和90.7%,化肥农药分别减量3.5%和2%,农业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控制。积极推进资源节约发展,高效推进“五个大起底”行动,处置待批补批手续项目163个,清缴沉淀资金1325万元,盘活停产企业3家、“僵尸”企业5家,消化批而未供土地2323亩,任务完成率达122%,处置闲置土地3069亩,任务完成率为340%,超额完成年度任务,为高质量发展蓄势聚能。
一年来,我们坚持以民为本,注重补短板惠民生,民生保障更加有力。把有限财力向民生倾斜,民生领域财政支出27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5%。健康谷敕勒川医院感染病防治楼主体工程完工,16个卫生院中医馆、2所核酸检测方舱实验室投入运行。引进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60名。旗第三幼儿园、金川第三幼儿园、金川学校初中部3所学校建成投用,新增学位750个。呼市二中分校、四中分校、实验小学分校3所在建学校项目有序推进。引进北京宽高教育集团与旗第一中学合作办学,为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金川区域精细化管理扎实推进,集中开展15项市域治理专项攻坚行动,整修绿化面积15.3万平方米,栽植苗木2.9万株,施划停车位6340个、道路标线7.06万米,违章建筑、占道经营、城市“飞线”得到有效整治。完成20个老旧小区改造任务,一批口袋公园建成开放。实施区域供热管网互通工程17.76公里,为金山电厂至察素齐镇“热源进城”奠定基础。完成道路建设78公里,解决房地产遗留问题4200户,人民群众满意度持续提升。
一年来,我们坚持为民务实,着力加强自身建设,作风效能持续提升。组建政府法律顾问团队,法治政府建设持续加强。主动接受旗人大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旗政协的民主监督,高质量办理人大代表建议75件、政协委员提案166件。办结“12345”群众诉求48920件,满意率达到90%以上。网上公开政务信息4348条,为企业减税降费9.6亿元。解决各类信访矛盾243件,刑事案件下降24%。青少年科技馆被命名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成功创建市级以上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16个。11家单位荣获“自治区节约型机关”荣誉称号。统计局被评为自治区统计系统先进集体。与此同时,军民融合、国防动员、双拥优抚等工作都有了新进步,新闻广电、档案地志、地震气象等事业都有了新提升,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红十字会等组织都有了新气象。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我旗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一是经济总量相对较小,产业链条延伸不足,不能完全满足产业集群集聚需求;二是农牧业产业示范带动作用不强,产业化程度不高,知名品牌少,产品附加值低,农民增收渠道还需进一步拓宽。三是民生发展不均衡,基础设施建设有短板,教育、医疗等关系民生的公共服务供给不足。对此,我们将坚持问题导向,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
千载人文灵聚塞外明珠,魅力山川秀育美丽土左。我们坚信,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在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大力支持下,土左旗必将继往开来,谱写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
查看更多+
1.地理沿革
历史上,土默特地区曾是多民族生息繁衍的地方。
据史书记载,春秋战国时代,林胡、楼烦活动在这里。公元前306年,赵武灵王设置云中郡(故城遗址在原土默特地区的托县境内)。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云中郡列为全国三十六郡之一。汉时,匈奴处之,公元前96年,汉朝设置定襄、云中二郡,云中郡领县十一,其“中部都尉治”——北舆县即在原土默特旗的腹地。东汉初年,出现汉匈杂居的局面。魏晋南北朝时,鲜卑、柔然、敕勒等族相继出现。五世纪二十年代,北魏王朝自贝加尔湖一带迁来敕勒族,因之,这一带又称“敕勒川”。“敕勒歌”所描绘的“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正是阴山前的自然景象。之后突厥兴起,该地区成为突厥游牧地。唐朝时,设置了单于大都护府。五代初,沙陀、鞑靼等活动于此。辽时,置丰州、云内州,隶于西京道,因而后人有“丰州滩”的称谓。金灭辽,本地区尽入金朝之版图,仍置丰州,改道为路,女真、汪古部在此。元称丰州,隶于大同路。明朝曾两度在土默特地区设置卫所,但时间短暂,本地区一直是蒙古族之游牧地。十五世纪中叶,这里成为蒙古土默特部之领地。
2.土默特部(旗)历史
土默特,系蒙古族部落名。
土默特部是个源远流长的蒙古部落。据考,土默特部即成吉思汗时期的秃马惕。约当15世纪中叶,土默特部驻牧丰州滩(即今之土默川)。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达延汗统一漠南蒙古后,将各部划分为察哈尔、喀尔喀、兀良哈左翼三万户和鄂尔多斯、土默特、永谢布右翼三万户,土默特部成为达延汗漠南蒙古六个万户之一。约当16世纪二十年代末期,达延汗之孙阿勒坦成为土默特万户的主要领主。随后,阿勒坦与其兄墨尔根济农一起,率领右翼诸部南征北战,东打西伐,迅速壮大起来。约当1531年,整个土默特部已归阿勒坦统辖。1538年,阿勒坦从中央汗廷获得“索多”汗号。1542年,墨尔根济农去世后,阿勒坦汗成为右翼诸部事实上的领袖。
随着力量的增强,土默特部逐渐扩展其领地。16世纪中叶,阿勒坦汗“羡青海富饶”,“携子丙兔等数万众袭据”,从此,丙兔及其部众驻牧于该地,其后,右翼诸部首领率部接踵而来,甘、青一带遂成为土默特部的领地。土默特蒙古族在西海地区活跃数十年,曾参与了明末清初的许多重大事件。直到现在,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仍有蒙古勒津、永谢布的遗民在那里生息。同时,阿勒坦汗及其长子都隆森格洪台吉向东扩展势力,以武力和联姻等方式使兀良哈诸部归附自己,把势力发展到蓟镇以北广大地区。其后,土默特人东徙者渐多。这些土默特部众至后金兴起后,于1628年降附清太宗皇太极,被划分为土默特左、右两旗,移住今辽宁省朝阳、阜新地区,以其民多为蒙古勒津人,故而习称蒙古勒津旗(蒙古贞)。这就是东土默特。
阿勒坦汗在扩展自己势力的同时,特别关注“振兴十二土默特”。在其建立政权后,决策开发土默川,发展板升农业和手工业,保护畜牧业,兴建城镇、修筑库库和屯(归化城),引入藏传佛教,制定成文法规,达成蒙明互市、实现蒙明友好等,使土默特部迅速强大起来,成为左右中国北方政局举足轻重的力量,势力达到东起蓟镇边外,西达青海的广大地区。土默川地区也是当时蒙古社会中较先进发达的地区。
1582年,阿勒坦汗病逝,土默特部失去了强有力的领袖,权力开始分散,各领主间争夺部落、权位,终于酿成内乱,导致土默特部的分裂,右翼诸部纷纷脱离顺义王的控制,使整个右翼力量大大的削弱。1628年,察哈尔部林丹汗率军西征,土默特部抵抗失败,许多部众逃散;1632年,皇太极西征林丹汗,林丹汗渡河西走青海,后金占据土默特地区;1636年,清廷诏编土默特部为左右两翼,以古禄格为左翼都统,杭高为右翼都统,每翼一旗,设参领、佐领、骁骑校等官以统辖旗众,从此土默特沦为“事事不得专擅”的内属旗。
1723年(雍正元年)至1741年(乾隆六年),清廷先后在土默特两翼境内设置归化城、清水河、托克托、和林格尔、萨拉齐五厅,及管辖五厅的归绥道,均隶属山西省。设置道厅以后,土默特地区基本形成蒙汉分治局面。1739年(乾隆四年),满洲八旗驻防绥远后,以建威将军(后改绥远城将军)兼管土默特两翼事务。1761年(乾隆二十六年),清廷裁撤两翼都统,左右翼各留副都统一员。1763年,复裁副都统一员,并改为专城副都统,由朝廷拣员(多系满员)充任,成为定制。土默特人被剥夺了旗权。从1644年(顺治元年)到1675年(康熙十四年),清廷先后在土默特北境、西境、东境编设茂明安旗、乌拉特三公旗、四子部落王旗、达尔汉贝勒旗和察哈尔八旗(主要是西四旗),将土默特两翼辖境划定在南北205公里、东西175公里的范围内。此外,清廷采用“效纳”、“奏请”和划拨等手段,征用土默特两翼牧场,大规模招民开垦大粮官地,使土默特两翼牧场丧失殆尽,已经不能进行游牧,迫使土默特蒙古族不得不由牧转农。同时,大批的山西晋北地区、河北张家口地区、陕西榆林地区的汉族居民来此定居,垦荒种地,并有一批晋商亦随之来此经商落户,在本地区形成蒙、汉、回、满等多民族聚居地。
1912年(民国元年),原属山西归绥道的各厅一律改县,在土默特境内共有六县,即归绥县、萨拉齐县、托克托县、和林格尔县、清水河县、武川县(加上以后增设的包头县共七县),均由山西委任知事(相当于县长)。1914年(民国三年),袁世凯下令改绥远为特别区,改绥远将军为都统,并兼任归化城副都统。同年,土默特两翼合为一旗,最高行政长官改为总管,副都统衙门改为总管署,直隶于绥远特别区(后改为省)。改制后,先后10任总管均为客籍。1928年(民国十七年)7月,土默特人满泰出任总管;1934年(民国二十三年),荣祥继任总管,改旗名为土默特特别旗,总管署改为旗政府。
1937年10月,土默特地区沦陷,总管荣祥带领一批旗政府官员撤退到陕北榆林。1938年2月,日寇重组伪旗署,属伪蒙疆巴彦塔拉盟管辖,对土默特地区实施殖民统治。1945年日寇投降后,土默特旗恢复原建制,仍为总管旗。荣祥等返旗着手整顿旗务,竭力维护旗权旗产,但多方奔走,维护旗权的努力归于失败。1949年,对国民党已不抱希望的荣祥,发起并参加绥远和平促进会,进行反对内战争取和平的活动,接着在“九一九”和平起义通电上签名,历尽沧桑的土默特蒙古族人民终于迎来了解放的曙光。
1949年9月19日,绥远省和平解放,根据和平解放有关条例,仍沿用旧政权土默特特别旗称谓,建制和管辖范围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相同,旗政府设在旧城议事厅巷内。1950年3月1日,土默特旗人民政府正式成立,直属绥远省人民政府领导,为甲等旗,继续维持蒙汉分治局面,行政区域不变,旗政府仍驻归绥市(呼和浩特市);
1953年11月26日,土默特旗各界人民代表会议通过结束旗县并存局面的决议,1954年3月,撤销归绥县,以归绥县原辖地区为基础;并将该县邻近各纯蒙村及蒙民居住较多的村庄划归土默特旗。原属土默特旗的第七区划归达茂旗,磴口乡划归乌盟石拐矿区。土默特旗改由集宁专署领导。调整后,全旗总面积5807平方公里,全旗以归绥县原来区划为基础,建七个区、2个镇、111个乡和9个乡级居民委员会。
1954个3月6日,撤销绥远原建制,原辖区并入内蒙古自治区,撤销绥远原集宁专员公署,成立平地泉行政区人民政府,土默特旗由平地泉行政区人民政府领导。
1956年9月,以土默特旗一、二、三、五区划设呼和浩特市郊区。
1956年5月,土默特旗第五区的林坝、小林坝和姑姑板3个自然村划归和林格尔县。1956年6月25日,根据宪法规定,土默特旗人民政府改为土默特旗人民委员会。1956年8月9日,原有111个基层乡(委员会)合并为50乡2个镇。1956年9月2日,土默特旗攸攸板区的台阁牧乡、攸攸板乡、坝口子乡;罗家营区的罗家营乡、小井乡、陶思浩乡、毫沁营乡、不塔气乡;榆林乡区的榆林乡、保合少乡、什字乡、陶卜气乡、大窑子乡;八拜区的巧报乡、喇嘛营乡等17个半乡共21380户、84729人划入呼和浩特市郊区。
1956年11月11日,土默特旗人民委员会下令撤销攸攸板区公所、罗家营区公所、榆林子区公所。以上三个区所属各乡,均由旗人民委员会直接领导。
1957年7月,撤销美岱、八拜2个区公所,其所属各乡,直属旗人民委员会领导。至此,全旗辖2个区、2个镇、33个乡。
1958年4月5日,平地泉行政区改为平地泉区专员公署,土默特旗改由平地泉区专员公署领导。1958年4月10日,撤销茂林太、北什轴两个区的建制。将原有33个乡调整为21个乡,加上察素齐、毕克齐两个乡镇,全旗共有23个乡级基层单位。
1958年5月15日,撤销平地泉区专员公署,土默特旗改由乌兰察布盟领导。1958年5月25日,撤销萨拉齐县,杨圪楞镇、鄂尔格逊镇、沙尔沁乡划入包头市,其余地区均并入土默特旗,旗政府暂驻萨拉齐镇。
1958年5月1日,土默特旗所属朱亥、美岱、讨速号、八拜、毫沁营5个乡归呼和浩特市郊区。
1958年8月4日,土默特旗所属后窑子乡划归包头固阳县领导。
1960年2月1日,土默特旗由乌兰察布盟划归呼和浩特市领导。6月,土默特旗人民委员会由萨拉齐镇迁到察素齐镇。同年11月1日,土默特旗所属桃花人民公社划归呼和浩特市郊区领导。
1963年2月21日,土默特旗由呼和浩特市划归乌兰察布盟领导。
1964年2月在察素齐镇分设察素齐乡,管辖农业人口。
1964年8月2日,呼和浩特市郊区所属白庙子公社、台阁牧公社、沙尔沁公社、沙尔营公社和桃花公社的甲尔旦、古尔丹坝、羊路什、大阿哥营、六犋牛5个大队,划归土默特旗。
1965年3月27日,国务院决议撤销土默特旗,改设土默特左右二旗。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干扰,直到 1969年1月,土默特左旗和土默特右旗才正式分署办公。土默特左旗政府驻地为察素齐镇。
1971年,土默特左旗由乌兰察布盟划归呼和浩特市管辖。
1981年8月,增设青山人民公社。全旗设19个人民公社和1个镇。
1987年1月,察素齐镇和公社合并,全旗设16个乡、3镇。
2001年,撤青山乡、哈素乡和此老乡。同年,白庙子乡建镇; 2004年,台阁牧乡建镇。
2006年,撤把什乡、陶思浩乡、大岱乡、三两乡、兵州亥乡、铁帽乡、沙尔营乡,全旗辖5镇4乡。
2013年,将沙尔沁镇委托呼和浩特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
2018年,撤兵州亥、三两、大岱、陶思浩4个区域服务中心后全旗6镇、2乡、2个区域服务中心,1个经济技术开发区。
查看更多+
土默特左旗总土地面积416.98万亩(合2779.83平方公里)。山区面积164.15万亩。从利用状况看,农用地面积343.99万亩(其中:耕地173.85万亩),建设用地27.9万亩,未利用土地42.86万亩。
土左旗境内河流水系主要有大黑河、小黑河、什拉乌素河、哈素海及沿山各大小山沟水,平均年径流量4.1亿立方米,年产地表水1.8亿立方米,地下水2.3亿立方米,每年引黄河水入境7337万立方米。地下水资源丰富,年开采量为3.2亿立方米。全旗水利工程有哈素海水库、红领巾水库、万家沟水库、五一水库等,水库总库容蓄水量1.6亿立方米。
土默特左旗总人口37万,是一多民族聚居旗(有蒙古族、汉族、回族、满族、朝鲜族、达斡尔族、鄂伦春族、壮族、藏族、白族、苗族、土家族、彝族、哈尼族、维吾尔族、俄罗斯族、佤族、土族、黎族、瑶族、裕固族、傈僳族、羌族、布依族、基诺族、高山族、鄂温克族、白族、侗族、东乡族、仡佬族、拉祜族、纳西族等35个民族),其中蒙古族42504人,汉族318754人,回族1933人,满族1024人,傈僳族101人,其他民族人口均不足百人。全旗总户数126682户,非农业人口46964人。通用语言为普通话和蒙古语,当地口语多使用晋语,属于晋语的大同-包头片方言。
查看更多+
一、民族风情
土默特左旗是一个多民族交错杂居的地方,各民族的生活劳动和相互之间的影响逐渐形成了这一地区民风淳朴、相互交融的土默川民俗风情。
蒙古族 蒙古袍、蒙古马靴、蒙古帽(或以巾包头)是蒙古族在长期游牧生活中产生的传统服饰。蒙古族牧民早先食肉饮酪。肉类主要是牛羊肉,“手把羊(肉)”是有名的蒙式菜肴。奶食品有奶酪、奶豆腐、奶油、奶茶等,传统面食主要是馓子、油食子等。至20世纪末,吃炒米趋于减少,饮食习惯也基本同于汉族。主要节日有过年、正月十五、清明节等,与汉族日趋接近,仅在方式及情节上有所区别差异。蒙古族牧民做客时忌到蒙古包跟前才下马,忌将杂物带进包内,忌踩门槛,忌火上烤脚;女子忌到蒙古包西北角供佛台旁。
汉族 旧时服饰主要是长袍、大衫、大袄、小袄等,民国后渐兴制服、西服,城市妇女兴旗袍。传统面食基本同于其他民族。请客或红白事宴摆设筵席,常设四四、六六或八八席。汉族节日较多,有腊八、祭灶、破五、小添仓、大添仓、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葬俗有火葬、土葬。汉人忌在过节时缝补衣裳;农历正月初一至初五不扫地;婚丧嫁娶时相克属相人犯忌,不得观看。
回族 土默特左旗的回族群众信仰伊斯兰教。日常生活中服饰打扮与汉族基本相同。中老年男子往往头戴洁白的礼拜帽。参加宗教活动时,男女必须戴帽子,女子要围头巾,服饰多素布,少有银饰。回民的传统面食“油香”“馓子”等特别有名,肉食也是以牛羊肉为主,有饮茶嗜好。回族有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等。回族新郎不去新娘家娶亲,在自家等候,由一至二名青年去迎娶,举行婚礼还要请阿訇作证婚人。回族的丧葬与其他民族不同,称人死亡为无常、归真,称送葬为发送亡人,并请阿訇到坟上念经为亡人免罪。回族忌食猪荤、烟酒,忌与异族通婚,回族人死后忌号淘大哭、忌收授礼金。
满族 清代有礼服与常服之分,尚蓝色,常年穿袍服。20世纪50年代前夕,基本同于汉族。满族人的传统面食有饽饽、糕、卷子、火锅、萨其码等。满族的宴席十分讲究,“八大碗”的满洲席“二十四样”的满汉全席等非常有名。满族讲究“姨不娶(娶亲)、姑不送(送亲),姐姐一送要了命”。满族人亡后,即幡杆于门旁,男殁竖左,女殁竖右。满族忌来客坐里屋西炕,忌打杀狗、喜鹊、马,闰月年不盖正房。
二、民族文化
(一)民间文学
1.传说、故事
此老山奶奶庙
很久以前,土默川上某村住着一户王姓人家,所生一女名叫秀娟。邻村赵财主听说王家有个好闺女,一心想娶过来作他的偏房,于是托人去说媒。遭到王老汉的拒绝,赵财主不肯罢休,十天以后,赵财主送来贵重的财礼,并说一个月以后前来迎娶秀娟。迎亲这天,王老汉发现女儿不见了,经过寻找发现在此老山的山洞里。且已经变成个石头人了。此后,人们就说此老山出了个“活奶奶”,为纪念这名女子,大家集资修建奶奶庙。阴历四月初八,奶奶庙落成,还将此女的塑像供在庙中。从此往后,每年四月初八成了此老山奶奶庙的庙会。这种习俗一直延续下来,从未间断。
哈素海
相传,在大青山脚下美丽的土默川平原上,有一处和平幸福的牧民浩特(蒙语,城镇),这里世代传用着一只宝玉碗。这只宝玉碗玲珑剔透,碗内的水甘甜醇美,永不干涸。牧民们把它视作生命之源,奉若神灵。这只宝碗由一位脸膛黝黑、勇猛无比的蒙古族少年哈拉乌素保护着。有一天,一伙强盗来夺宝碗。为了保护这宝玉碗,哈拉乌素与强盗们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搏斗。在搏斗中,宝玉碗不幸被打碎了,碗里的水顿时化作一片汪洋,浪潮不仅吞没了强盗,而且也淹没了英雄少年——黑小子哈拉乌素。自此以后,这里出现了一处烟波浩淼的海子。人们为了纪念这位勇敢的少年,就将海子命名为“哈素海”。
此外,还有许多民间传说和民间故事,如〈牛角旋峰〉、〈陶思浩的来历〉等。
2.说唱文学
蒙古族说唱 蒙语说书很盛行,既讲历史故事,也即景编词,形式与“好来宝”相仿,伴奏乐器是四胡。蒙古族民歌《三百六十只黄羊》是蒙语说唱的曲目之一,流传至今。 蒙语说唱的其余曲目,因缺乏整理,多已失传。
汉族说唱 主要有:莲花落。莲花落是一种城乡流传很广的说唱形式,一人演唱,以竹板伴奏,内容多系民间故事、轶闻,如《遭年限》、《飞鸟九九图》、《珍珠倒卷帘》等,唱词每段四句,大致押韵,语言通俗,如:正月里来正月正,周瑜坐帐怒冲冲。打黄盖,骂孔明,鲁肃一旁战兢兢。
此外,还流传着评书与鼓书等说唱艺术。街头打地摊说书在五十年代最为盛行,有《三侠五义》、《小五义》、《杨家将》、《岳飞传》等。
3、歌谣
具有地方特色的歌谣有:爬山调、串话、童谣,爬山调如:“晴天蓝天蓝圪映映的天, 外国人遗留下个种洋烟。洋烟本从外国来,谁抽洋烟谁带害。” 串话如:“破皮袄,烂皮裤,虱子干咬逮不住;白天穿,黑夜盖,天阴下雨毛迎外;夏天披,冬天穿,前吊羊皮后吊毡,走起路来直忽扇。”童谣如 :“噢,噢,娃娃睡觉觉,老虎戴帽帽,花猫逮耗耗。”
此外,还有许多具有地方特色的谜语、谚语、歇后语,谜语如:“ 圆圆的,板板的,燎泡爬(ba)得满满的(油炸糕)。”谚语如:五十里的莜面四十里的糕,十里的荞面饿断腰。歇后语如:“裤带上别着个死耗子——假充打牲的。”
(二)、民间艺术
1.蒙古族音乐 :
以蒙语编词,用普通乐器三弦、四胡、笛子等合奏歌之。歌时用拍板及落子以为节奏,音调激昂,别具一种风格。佛事活动一般都伴以乐器,形成独特的宗教音乐。
2.地方戏曲——小班儿(二人台)
小班儿是由蒙古曲儿与大秧歌的跑场子动作揉合起来进行表演的戏曲。形成于清末,因其仅有生旦二角表演,也称“二人台”。 二人台有西路调、东路调之分,土默特地区的二人台属西路调,著名的二人台剧目有:《打金钱》、《走西口》、《打樱桃》、《挂红灯》等。著名的二人台牌子曲有:《乌苓花》、《巴音杭盖》、《虞美人》等。
3.民间绘画
蒙古族民间绘画图案多画在各种物件上,如帐幕、家具、马具、餐具及各种建筑上,图案有水纹、山纹、火纹或各种云头图案以及各种动物图案,以及“窑”、“寿”、“梅”、“蝙蝠”、“佛手”等吉祥图案和牡丹、莲花纹样。 汉族民间绘画 有壁画(包括公案画、炕围画)、布画、纸画、镜画、年画、棺木画等,内容有山水花鸟、神话、历史人物及故事、吉祥物等等。民间妇女所绘多为花鸟虫鱼及用作刺绣之花样子。其余多为老虎、雄鸡等辟邪图。
4.民间剪纸
民间的剪纸内容很多,主要为花卉草木、鸟兽鱼虫、人物故事等,所剪的图案,名目也很多,如“富贵牡丹”、“鸳鸯戏莲”、“家雀吵菊”、“喜鹊登梅”等。也剪字,如“寿”、“福”、“吉”、“祥”等。
5.民间泥塑
民间泥塑大致分为泥塑、雕塑两种。 泥塑为匠人用模具铸成。多为不倒翁、大阿福、泥娃娃、公鸡、老虎等。雕塑主要用于庙宇祠堂。如观音、关帝等。
6.民间社火
民间文艺活动内容极丰富,有九曲、焰火、高跷、车灯、旱船、狮子、大头梆梆、晃(独龙杠)、秧气(各种滑稽人 物)、抬阁、脑阁等文社火。各种拳术及刀、枪、剑、棍器械表演等武社火。社火都有鼓、大锣、小锣、大镲、小镲等打击乐器伴奏,为群众所喜爱。
高跷在土默特地区是极为普遍的娱乐形式,表演者化妆成各种戏剧故事人物,以锣鼓伴奏,结队而出,这舞边行。遇庙拜神,遇场舞场。每到一处舞毕还唱小曲,诸如《十二英雄》、《绣荷包》、《出归化》之类。唱时围成圆圈(圈内有一、二人指挥),互相扶持,双脚缓踏,或齐唱,或一人领唱,众声和歌。
抬阁是一各古老的娱乐形式,底座是大木盘,盘中央一根铁柱高约三米,顶端分为数枝,每枝绑一个人物,组成一出戏或一个故事,其化妆与戏剧无异。盘中放沙袋,八个壮汉来抬,在锣鼓伴奏下,穿街而行。由于每架戏剧人物各有不同的彩带、山水、花卉作装饰,整体看起来似仙人在空中楼阁内舞蹈。
“脑阁”是“抬阁”的演进和简化,变“抬”为“脑”。把一根铁架绑在人的背后,架上一个或两个孩子(《白蛇传》、《天河配》为三个孩子),化妆亦如抬阁,脑脑阁者踏着鼓点扭动,上边的戏剧人物翩翩舞动,人物不同,面貌各异,亦颇能吸引观众。毕克齐有三班脑阁:观音庙巷一班、南巷廊一班、蜡铺巷一班。脑阁每年元宵节都演出。
此外,传统的民间体育有跑马、摔跤、跳牛犊、射箭、拨公道、踢毛毽、打秋千、打抬、打花棍、打岗、围虎、跳绳、捉迷藏等。土默特地区的武术也有悠久的历史。
查看更多+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承上启下之年,也是我旗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年,做好全年工作意义重大。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左右,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6%左右。
确定上述目标,基于国家、自治区和呼市一系列稳增长扩内需的政策红利有效释放,基于市委、市政府全面推进“强首府”工程创造的发展机遇,基于伊利现代智慧健康谷重点项目陆续进入产能释放期。综合研判,只要我们坚定信心、加压奋进,咬定目标不放松、盯紧任务干到底,我们既定的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