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默特左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大青山南麓的土默川平原,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曾是我国北方游牧民族的发祥地之一,16世纪阿勒坦汗实现蒙明互市;这里是红色革命老区,被誉为内蒙古革命的发祥地,同时还荣获全国卫生县城、自治区文明城市等称号,是全国49个旗之一(“旗”是内蒙古自治区特有的县级行政区)。全旗总面积2779平方公里,总人口37万人,辖6镇2乡3个区域服务中心、296个行政村、38个社区,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集体、内蒙古自治区重要粮油生产基地、国家和自治区确定的“两高一优”农业示范旗,有1个国家级农业示范区、1个国家级湿地公园、1个自治区级工业园区,是中国西部百强县市、国家卫生县城、全国县级文明城市、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旗。这里交通便捷,资源丰富,产业基础扎实,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和良好的投资环境。土左旗始终聚焦高质量发展,有明确的发展定位,目标清晰。近年来,全旗紧紧围绕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两个屏障、两个基地、一个桥头堡”的五大任务,按照首府呼和浩特市全面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的发展定位,紧扣首府培育壮大“六大产业集群”,主动融入首府构建“一主一副”“一核两翼”城市空间布局,建设伊利现代智慧健康谷产城融合区,着力发展乳业及上下游产业、新能源新材料及装备制造产业2个重点产业,打造以乳业为核心的千亿级乳产业集群、自治区新材料产业重要生产基地、清洁能源产业高地,以及辐射全国的区域物流集散重要枢纽。土左旗全力推动经济增长,有稳定的经济发展环境,增势强劲。近年来,全旗经济社会发展保持了良好态势,地区综合实力显著提升。2024年全旗地区生产总值突破400亿元大关,达到433.7亿元,经济总量位列全区103旗县第13名,较上年提升了3个位次。连续七年上榜“中国西部地区综合竞争力百强县市”。土左旗全面借助首府区位条件,有优越的交通网络,四通八达。土左旗地处首府呼和浩特市、包头市和鄂尔多斯市的“金三角”腹地,是呼包鄂经济区和呼包银榆经济圈的重要节点旗县,也是沟通西北、连接蒙古国重要的副交通枢纽地区,在承接京津冀产业转移、物流溢出效应等方面优势明显,是呼和浩特市作为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开展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的重要承接地。东距呼和浩特白塔国际机场30公里,紧邻呼和浩特新建机场,旗境内铁路、高速、国省干道四通八达,全旗公路通车里程超2000公里。与北京的直线距离只有433公里,从呼和浩特乘飞机仅需50分钟,乘高铁需1小时59分就能到达。土左旗充分发挥资源禀赋优势,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宜业宜居。全旗自然环境优良,宜居宜游水平较高。地形北高南低,北面是大青山,南部是土默川平原,平均海拔在1000米左右,年平均气温10℃,是最适宜人类居住的黄金海拔区。年平均无霜期133天,年平均降水量400毫米,年平均日照时数2876小时,是中国日照最长的地区之一。全旗有耕地174万亩(农作物播种面积156万亩,包括粮食作物140万亩,经济作物16万亩。土左旗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集体,是内蒙古自治区重要粮油生产基地,是国家和自治区确定的“两高一优”农业示范旗),林地81.89万亩,草原72.77万亩,已探明地热资源3处、金属和非金属矿藏48种。有3个4A级景区、3个3A级景区,国家级湿地保护公园哈素海被誉为“塞外西湖”,有喇嘛洞召、白塔寺、金銮殿等丰富的人文景观资源。土左旗全力打造亲商惠企典范,有优质的营商环境,服务精准。我们始终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打造优质的投资兴业环境,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集中整合16家单位152项行政审批事项,全面实现“一站式”便民利企服务。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半个工作日,961条事项办理实现“最多跑一次”,实现企业开办“一窗办、半日结、零成本”。开设“绿色通道”和“项目代理服务窗口”,全面保障项目“拿地即开工”“企业零跑腿”。实行项目“一事一议”“专班推进”,制定个性化、精准化跟踪服务,全力为项目落地、企业发展提供最便捷的条件。同时,持续抓实干部作风建设,全面推行干部包联企业制度,竭诚围绕企业需求,有呼必应、无事不扰,全力优化政务环境、市场环境、法治环境和社会环境,倾力打造重商亲商、宜业创业、投资兴业的优选之地。当前,按照“国务院16号文件”《关于推动内蒙古高质量发展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的意见》以及“自治区1号文件”《支持呼和浩特市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精神,土左旗将抢抓机遇,依托财税金融政策红利的释放和资金支持,服务好企业、建设好项目,充分将机遇转化为自身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查看更多+
1.地理沿革历史上,土默特地区曾是多民族生息繁衍的地方。据史书记载,春秋战国时代,林胡、楼烦活动在这里。公元前306年,赵武灵王设置云中郡(故城遗址在原土默特地区的托县境内)。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云中郡列为全国三十六郡之一。汉时,匈奴处之,公元前96年,汉朝设置定襄、云中二郡,云中郡领县十一,其“中部都尉治”——北舆县即在原土默特旗的腹地。东汉初年,出现汉匈杂居的局面。魏晋南北朝时,鲜卑、柔然、敕勒等族相继出现。五世纪二十年代,北魏王朝自贝加尔湖一带迁来敕勒族,因之,这一带又称“敕勒川”。“敕勒歌”所描绘的“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正是阴山前的自然景象。之后突厥兴起,该地区成为突厥游牧地。唐朝时,设置了单于大都护府。五代初,沙陀、鞑靼等活动于此。辽时,置丰州、云内州,隶于西京道,因而后人有“丰州滩”的称谓。金灭辽,本地区尽入金朝之版图,仍置丰州,改道为路,女真、汪古部在此。元称丰州,隶于大同路。明朝曾两度在土默特地区设置卫所,但时间短暂,本地区一直是蒙古族之游牧地。十五世纪中叶,这里成为蒙古土默特部之领地。2.土默特部(旗)历史土默特,系蒙古族部落名。土默特部是个源远流长的蒙古部落。据考,土默特部即成吉思汗时期的秃马惕。约当15世纪中叶,土默特部驻牧丰州滩(即今之土默川)。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达延汗统一漠南蒙古后,将各部划分为察哈尔、喀尔喀、兀良哈左翼三万户和鄂尔多斯、土默特、永谢布右翼三万户,土默特部成为达延汗漠南蒙古六个万户之一。约当16世纪二十年代末期,达延汗之孙阿勒坦成为土默特万户的主要领主。随后,阿勒坦与其兄墨尔根济农一起,率领右翼诸部南征北战,东打西伐,迅速壮大起来。约当1531年,整个土默特部已归阿勒坦统辖。1538年,阿勒坦从中央汗廷获得“索多”汗号。1542年,墨尔根济农去世后,阿勒坦汗成为右翼诸部事实上的领袖。随着力量的增强,土默特部逐渐扩展其领地。16世纪中叶,阿勒坦汗“羡青海富饶”,“携子丙兔等数万众袭据”,从此,丙兔及其部众驻牧于该地,其后,右翼诸部首领率部接踵而来,甘、青一带遂成为土默特部的领地。土默特蒙古族在西海地区活跃数十年,曾参与了明末清初的许多重大事件。直到现在,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仍有蒙古勒津、永谢布的遗民在那里生息。同时,阿勒坦汗及其长子都隆森格洪台吉向东扩展势力,以武力和联姻等方式使兀良哈诸部归附自己,把势力发展到蓟镇以北广大地区。其后,土默特人东徙者渐多。这些土默特部众至后金兴起后,于1628年降附清太宗皇太极,被划分为土默特左、右两旗,移住今辽宁省朝阳、阜新地区,以其民多为蒙古勒津人,故而习称蒙古勒津旗(蒙古贞)。这就是东土默特。阿勒坦汗在扩展自己势力的同时,特别关注“振兴十二土默特”。在其建立政权后,决策开发土默川,发展板升农业和手工业,保护畜牧业,兴建城镇、修筑库库和屯(归化城),引入藏传佛教,制定成文法规,达成蒙明互市、实现蒙明友好等,使土默特部迅速强大起来,成为左右中国北方政局举足轻重的力量,势力达到东起蓟镇边外,西达青海的广大地区。土默川地区也是当时蒙古社会中较先进发达的地区。1582年,阿勒坦汗病逝,土默特部失去了强有力的领袖,权力开始分散,各领主间争夺部落、权位,终于酿成内乱,导致土默特部的分裂,右翼诸部纷纷脱离顺义王的控制,使整个右翼力量大大的削弱。1628年,察哈尔部林丹汗率军西征,土默特部抵抗失败,许多部众逃散;1632年,皇太极西征林丹汗,林丹汗渡河西走青海,后金占据土默特地区;1636年,清廷诏编土默特部为左右两翼,以古禄格为左翼都统,杭高为右翼都统,每翼一旗,设参领、佐领、骁骑校等官以统辖旗众,从此土默特沦为“事事不得专擅”的内属旗。1723年(雍正元年)至1741年(乾隆六年),清廷先后在土默特两翼境内设置归化城、清水河、托克托、和林格尔、萨拉齐五厅,及管辖五厅的归绥道,均隶属山西省。设置道厅以后,土默特地区基本形成蒙汉分治局面。1739年(乾隆四年),满洲八旗驻防绥远后,以建威将军(后改绥远城将军)兼管土默特两翼事务。1761年(乾隆二十六年),清廷裁撤两翼都统,左右翼各留副都统一员。1763年,复裁副都统一员,并改为专城副都统,由朝廷拣员(多系满员)充任,成为定制。土默特人被剥夺了旗权。从1644年(顺治元年)到1675年(康熙十四年),清廷先后在土默特北境、西境、东境编设茂明安旗、乌拉特三公旗、四子部落王旗、达尔汉贝勒旗和察哈尔八旗(主要是西四旗),将土默特两翼辖境划定在南北205公里、东西175公里的范围内。此外,清廷采用“效纳”、“奏请”和划拨等手段,征用土默特两翼牧场,大规模招民开垦大粮官地,使土默特两翼牧场丧失殆尽,已经不能进行游牧,迫使土默特蒙古族不得不由牧转农。同时,大批的山西晋北地区、河北张家口地区、陕西榆林地区的汉族居民来此定居,垦荒种地,并有一批晋商亦随之来此经商落户,在本地区形成蒙、汉、回、满等多民族聚居地。1912年(民国元年),原属山西归绥道的各厅一律改县,在土默特境内共有六县,即归绥县、萨拉齐县、托克托县、和林格尔县、清水河县、武川县(加上以后增设的包头县共七县),均由山西委任知事(相当于县长)。1914年(民国三年),袁世凯下令改绥远为特别区,改绥远将军为都统,并兼任归化城副都统。同年,土默特两翼合为一旗,最高行政长官改为总管,副都统衙门改为总管署,直隶于绥远特别区(后改为省)。改制后,先后10任总管均为客籍。1928年(民国十七年)7月,土默特人满泰出任总管;1934年(民国二十三年),荣祥继任总管,改旗名为土默特特别旗,总管署改为旗政府。1937年10月,土默特地区沦陷,总管荣祥带领一批旗政府官员撤退到陕北榆林。1938年2月,日寇重组伪旗署,属伪蒙疆巴彦塔拉盟管辖,对土默特地区实施殖民统治。1945年日寇投降后,土默特旗恢复原建制,仍为总管旗。荣祥等返旗着手整顿旗务,竭力维护旗权旗产,但多方奔走,维护旗权的努力归于失败。1949年,对国民党已不抱希望的荣祥,发起并参加绥远和平促进会,进行反对内战争取和平的活动,接着在“九一九”和平起义通电上签名,历尽沧桑的土默特蒙古族人民终于迎来了解放的曙光。1949年9月19日,绥远省和平解放,根据和平解放有关条例,仍沿用旧政权土默特特别旗称谓,建制和管辖范围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相同,旗政府设在旧城议事厅巷内。1950年3月1日,土默特旗人民政府正式成立,直属绥远省人民政府领导,为甲等旗,继续维持蒙汉分治局面,行政区域不变,旗政府仍驻归绥市(呼和浩特市)。1953年11月26日,土默特旗各界人民代表会议通过结束旗县并存局面的决议,1954年3月,撤销归绥县,以归绥县原辖地区为基础;并将该县邻近各纯蒙村及蒙民居住较多的村庄划归土默特旗。原属土默特旗的第七区划归达茂旗,磴口乡划归乌盟石拐矿区。土默特旗改由集宁专署领导。调整后,全旗总面积5807平方公里,全旗以归绥县原来区划为基础,建七个区、2个镇、111个乡和9个乡级居民委员会。1954个3月6日,撤销绥远原建制,原辖区并入内蒙古自治区,撤销绥远原集宁专员公署,成立平地泉行政区人民政府,土默特旗由平地泉行政区人民政府领导。1956年9月,以土默特旗一、二、三、五区划设呼和浩特市郊区。1956年5月,土默特旗第五区的林坝、小林坝和姑姑板3个自然村划归和林格尔县。1956年6月25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土默特旗人民政府改为土默特旗人民委员会。1956年8月9日,原有111个基层乡(委员会)合并为50乡2个镇。1956年9月2日,土默特旗攸攸板区的台阁牧乡、攸攸板乡、坝口子乡;罗家营区的罗家营乡、小井乡、陶思浩乡、毫沁营乡、不塔气乡;榆林乡区的榆林乡、保合少乡、什字乡、陶卜气乡、大窑子乡;八拜区的巧报乡、喇嘛营乡等17个半乡共21380户、84729人划入呼和浩特市郊区。1956年11月11日,土默特旗人民委员会下令撤销攸攸板区公所、罗家营区公所、榆林子区公所。以上三个区所属各乡,均由旗人民委员会直接领导。1957年7月,撤销美岱、八拜2个区公所,其所属各乡,直属旗人民委员会领导。至此,全旗辖2个区、2个镇、33个乡。1958年4月5日,平地泉行政区改为平地泉区专员公署,土默特旗改由平地泉区专员公署领导。1958年4月10日,撤销茂林太、北什轴两个区的建制。将原有33个乡调整为21个乡,加上察素齐、毕克齐两个乡镇,全旗共有23个乡级基层单位。1958年5月15日,撤销平地泉区专员公署,土默特旗改由乌兰察布盟领导。1958年5月25日,撤销萨拉齐县,杨圪楞镇、鄂尔格逊镇、沙尔沁乡划入包头市,其余地区均并入土默特旗,旗政府暂驻萨拉齐镇。1958年5月1日,土默特旗所属朱亥、美岱、讨速号、八拜、毫沁营5个乡归呼和浩特市郊区。1958年8月4日,土默特旗所属后窑子乡划归包头固阳县领导。1960年2月1日,土默特旗由乌兰察布盟划归呼和浩特市领导。6月,土默特旗人民委员会由萨拉齐镇迁到察素齐镇。同年11月1日,土默特旗所属桃花人民公社划归呼和浩特市郊区领导。1963年2月21日,土默特旗由呼和浩特市划归乌兰察布盟领导。1964年2月在察素齐镇分设察素齐乡,管辖农业人口。1964年8月2日,呼和浩特市郊区所属白庙子公社、台阁牧公社、沙尔沁公社、沙尔营公社和桃花公社的甲尔旦、古尔丹坝、羊路什、大阿哥营、六犋牛5个大队,划归土默特旗。1965年3月27日,国务院决议撤销土默特旗,改设土默特左右二旗。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干扰,直到 1969年1月,土默特左旗和土默特右旗才正式分署办公。土默特左旗政府驻地为察素齐镇。1971年,土默特左旗由乌兰察布盟划归呼和浩特市管辖。1981年8月,增设青山人民公社。全旗设19个人民公社和1个镇。1987年1月,察素齐镇和公社合并,全旗设16个乡、3镇。2001年,撤青山乡、哈素乡和此老乡。同年,白庙子乡建镇; 2004年,台阁牧乡建镇。2006年,撤把什乡、陶思浩乡、大岱乡、三两乡、兵州亥乡、铁帽乡、沙尔营乡,全旗辖5镇4乡。2013年,将沙尔沁镇委托呼和浩特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2018年,撤兵州亥、三两、大岱、陶思浩4个区域服务中心后,全旗6镇、2乡、2个区域服务中心,1个经济技术开发区。2020年,撤把什、沙尔营2个区域服务中心后,全旗6镇、2乡、1个经济技术开发区。 查看更多+
土默特左旗总土地面积416.98万亩(合2779.83平方公里)。山区面积164.15万亩。从利用状况看,农用地面积343.99万亩(其中:耕地173.85万亩),建设用地27.9万亩,未利用土地42.86万亩。    土左旗境内河流水系主要有大黑河、小黑河、什拉乌素河、哈素海及沿山各大小山沟水,平均年径流量4.1亿立方米,年产地表水1.8亿立方米,地下水2.3亿立方米,每年引黄河水入境7337万立方米。地下水资源丰富,年开采量为3.2亿立方米。全旗水利工程有哈素海水库、红领巾水库、万家沟水库、五一水库等,水库总库容蓄水量1.6亿立方米。 查看更多+
一、民间文学1.故事传说:哈素海相传,在大青山脚下美丽的土默川平原上,有一处和平幸福的牧民浩特(蒙语,城镇),这里世代传用着一只宝玉碗。这只宝玉碗玲珑剔透,碗内的水甘甜醇美,永不干涸。牧民们把它视作生命之源,奉若神灵。这只宝碗由一位脸膛黝黑、勇猛无比的蒙古族少年哈拉乌素保护着。有一天,一伙强盗来夺宝碗。为了保护这宝玉碗,哈拉乌素与强盗们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搏斗。在搏斗中,宝玉碗不幸被打碎了,碗里的水顿时化作一片汪洋,浪潮不仅吞没了强盗,而且也淹没了英雄少年——黑小子哈拉乌素。自此以后,这里出现了一处烟波浩淼的海子。人们为了纪念这位勇敢的少年,就将海子命名为“哈素海”。此外,还有许多民间传说和民间故事,如〈牛角旋峰〉、〈陶思浩的来历〉等。2.说唱文学蒙古族说唱   蒙语说书很盛行,既讲历史故事,也即景编词,形式与“好来宝”相仿,伴奏乐器是四胡。蒙古族民歌《三百六十只黄羊》是蒙语说唱的曲目之一,流传至今。 汉族说唱 主要有:莲花落。莲花落是一种城乡流传很广的说唱形式,一人演唱,以竹板伴奏,内容多系民间故事、轶闻,如《遭年限》、《飞鸟九九图》、《珍珠倒卷帘》等,唱词每段四句,大致押韵,语言通俗,如:正月里来正月正,周瑜坐帐怒冲冲。打黄盖,骂孔明,鲁肃一旁战兢兢。 此外,还流传着评书与鼓书等说唱艺术。街头打地摊说书在五十年代最为盛行,有《三侠五义》、《小五义》、《杨家将》、《岳飞传》等。二、民间艺术1.蒙古族音乐 :以蒙语编词,用普通乐器三弦、四胡、笛子等合奏歌之。歌时用拍板及落子以为节奏,音调激昂,别具一种风格。2.地方戏曲——小班儿(二人台)   :小班儿是由蒙古曲儿与大秧歌的跑场子动作揉合起来进行表演的戏曲。形成于清末,因其仅有生旦二角表演,也称“二人台”。 二人台有西路调、东路调之分,土默特地区的二人台属西路调,著名的二人台剧目有:《打金钱》、《走西口》、《打樱桃》、《挂红灯》等。著名的二人台牌子曲有:《乌苓花》、《巴音杭盖》、《虞美人》等。3.民间绘画:蒙古族民间绘画图案多画在各种物件上,如帐幕、家具、马具、餐具及各种建筑上,图案有水纹、山纹、火纹或各种云头图案以及各种动物图案,以及“窑”、“寿”、“梅”、“蝙蝠”、“佛手”等吉祥图案和牡丹、莲花纹样。 汉族民间绘画有壁画(包括公案画、炕围画)、布画、纸画、镜画、年画、棺木画等,内容有山水花鸟、神话、历史人物及故事、吉祥物等等。民间妇女所绘多为花鸟虫鱼及用作刺绣之花样子。其余多为老虎、雄鸡等图。4.民间剪纸:民间的剪纸内容很多,主要为花卉草木、鸟兽鱼虫、人物故事等,所剪的图案,名目也很多,如“富贵牡丹”、“鸳鸯戏莲”、“家雀吵菊”、“喜鹊登梅”等。也剪字,如“寿”、“福”、“吉”、“祥”等。5.民间泥塑:民间泥塑大致分为泥塑、雕塑两种。 泥塑为匠人用模具铸成。多为不倒翁、大阿福、泥娃娃、公鸡、老虎等。雕塑主要用于庙宇祠堂。如观音、关帝等。6.民间社火:民间文艺活动内容极丰富,有九曲、焰火、高跷、车灯、旱船、狮子、大头梆梆、晃(独龙杠)、秧气(各种滑稽人 物)、抬阁、脑阁等社火。社火都有鼓、大锣、小锣、大镲、小镲等打击乐器伴奏,为群众所喜爱。  高跷在土默特地区是极为普遍的娱乐形式,表演者化妆成各种戏剧故事人物,以锣鼓伴奏,结队而出,边舞边行。遇庙拜神,遇场舞场。每到一处舞毕还唱小曲,诸如《十二英雄》、《绣荷包》、《出归化》之类。唱时围成圆圈(圈内有一、二人指挥),互相扶持,双脚缓踏,或齐唱,或一人领唱,众声和歌。抬阁是一个古老的娱乐形式,底座是大木盘,盘中央一根铁柱高约三米,顶端分为数枝,每枝绑一个人物,组成一出戏或一个故事,其化妆与戏剧无异。盘中放沙袋,八个壮汉来抬,在锣鼓伴奏下,穿街而行。由于每架戏剧人物各有不同的彩带、山水、花卉作装饰,整体看起来似仙人在空中楼阁内舞蹈。“脑阁”是“抬阁”的演进和简化,变“抬”为“脑”。把一根铁架绑在人的背后,架上一个或两个孩子(《白蛇传》、《天河配》为三个孩子),化妆亦如抬阁,脑脑阁者踏着鼓点扭动,上边的戏剧人物翩翩舞动,人物不同,面貌各异,亦颇能吸引观众。毕克齐有三班脑阁:观音庙巷一班、南巷廊一班、蜡铺巷一班。脑阁每年元宵节都演出。此外,传统的民间体育有跑马、摔跤、跳牛犊、射箭、拨公道、踢毛毽、打秋千、打抬、打花棍、打岗、围虎、跳绳、捉迷藏等。土默特地区的武术也有悠久的历史。 查看更多+
2024年,全旗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力办好“两件大事”,深入实施“六个工程”,认真落实稳干部、稳群众、稳经济要求,勠力同心、拼搏奋进,扎实推进各项任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全旗地区生产总值突破400亿元大关,达到433.7亿元,经济总量位列全区103旗县第13名,较上年提升了3个位次。连续七年上榜“中国西部地区综合竞争力百强县市”。一是现代农牧业提质增量。严守耕地保护红线,稳定粮食播种面积,粮食总产量突破72万吨,占全市总产量的37.6%,实现“二十一连丰”。新建和改造高标准农田9.54万亩,总量达123.7万亩,占全市总量的36%。实施玉米单产提升工程20万亩,亩均增产200公斤。推进自治区级看禾选种项目,选育高产耐密品种64个。沙尔营4.2万头“牧光互补”生态智慧牧场集群建成投用。全旗奶牛存栏达18.5万头,鲜奶年产量达100万吨,一产产值预计可实现36亿元,增速达5.8%,稳居全市第一。“五彩土默特”区域公用品牌22款优质绿色农产品,入驻国家绿色食品博览会、广州国际农产品交易会。新增国家级“三品一标一特”农产品认证6个。成功创建农业农村部“第一批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二是工业经济提标扩能。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6家,增量位居全市第一,总数达76家,年产值预计可实现305亿元,全市占比12%。奶酪二期、奶粉二期项目建成投产,脱盐乳清粉智能化项目开工建设,以乳业和饲草业为龙头的绿色产品加工业持续发挥引领作用,总产值预计可突破191亿元。吉宏包装、合兴包装项目建成投产,中锂三期、圣钒四期项目进入试生产阶段,金山热电三期、金山热电至金桥工业供汽项目加快推进,新能源新材料及装备制造产业预计实现产值93亿元。金泽伊利智能制造标杆基地、伊启科技制造业创新中心等22个项目,争取市级工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2181.8万元,项目数和资金量均居全市第一。伊利实业集团获评全国“工业和信息化系统先进集体”。吉宏包装公司获评自治区级“数字化车间”。三是科技创新提级扩面。累计培育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36家、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42家、市级科技领军企业6家,位居全市前列。专利授权量达342件,同比增长15.5%,优然牧业公司、斯诺新材料公司等6家企业入围全国专利产业化样板培育库。国家乳业创新中心牧草种植、奶牛繁育、乳品深加工等10项国际领先水平创新成果全部实现产业化。乳功能蛋白高效制备、常温淡奶油新产品开发等125项科研成果取得专利。敕勒川国际乳业创新大会暨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第二届年会在伊利健康谷举行,国际乳业品牌中心挂牌成立。伊利集团建成全国首家“乳业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优然牧业获评“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敕勒川生态智慧牧场获评自治区“科普教育基地”。四是现代服务业提档升级。新增市场主体4516家,增长19.2%,总量达2.8万家,服务业主体占比达36%。伊顺物流一期、蒙凌冷链物流项目投产运营,连际仓储物流、同州冷链物流项目主体完工,北域总部、裕风医药、德百川医药等物流项目进展顺利,全旗16家物流企业货物吞吐量达1010万吨,创历史新高。成功举办哈素海冬捕冰雪节、迷你马拉松、博克争霸赛等大型文体赛事活动32场次。全年接待游客202.5万人次,同比增长27%。旅游综合收入超2亿元,同比增长21%。伊利乳文化博物馆获评“国家一级博物馆”。伊利现代智慧健康谷获评国家文旅部“工业旅游创新之星”。伊利草原乳文化旅游区获评自治区“十佳研学旅游精品线路”。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获评自治区“第三批研学旅游基地”。五是招商引资提速增效。引进签约项目89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41个,协议投资额达473.6亿元,位居全市前列。重点推动皓扬云大数据中心、光环新网算力基地、左马泵阀等项目顺利签约。凯盛浩丰智慧农业温室、呼白优质白酒生产基地、净川环保资源化利用等61个项目落地开工,落地率达69%,到位资金59.6亿元。 查看更多+